揚子晚報網11月23日訊(記者 楊彥) 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新鮮出爐啦!據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權威發布,2019年,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.59歲,較2018年的83.32歲增長0.27歲,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。這個數字穩居全國城市“第一方陣”,與世界高收入水平國家相當!
南京人均期望壽命每年穩步增長
人均期望壽命是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三大核心指標之一,是指某一地區新出生人口未來存活年齡的平均值,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整體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標。人的壽命和遺傳、經濟發展、醫療衛生、生活習慣、教育環境等有關。
例如“2018年中國人均期望壽命是77歲”指的是我國2018年出生的嬰兒,如果沒有意外,平均可以活到77歲。如果不是2018年出生的,就不屬于這個群體了。
近十余年來,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每年穩步增長,這得益于南京市居民生活水準、醫療救治、生態環境、疾病防控和婦幼保健等整體健康維護水平的提高。
2007-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趨勢圖
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占全死因九成
作為擁有850多萬常住人口的一線城市,南京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,城市人口老齡化加劇,疾病譜轉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,人民的健康需求不斷提升。
2019年,南京市居民死亡41848例。其中,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居民占全死因的90.87%,與2018年的89.41%相比有上升趨勢。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疾病系統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環系統疾病、腫瘤、呼吸系統疾病、損傷和中毒及內分泌、營養和代謝疾病,占全部死因的91.30%。
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疾病系統前十位死因構成(%)
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單病種前五位死因依次是腦血管病、心臟病、肺癌、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胃癌,占全部死因的59.13%。
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單病種前十位死因構成(%)
南京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較2018年下降了7.8%
世界衛生組織將30-70歲(不包括70歲)發生的死亡定義為“早死”。心腦血管疾病、腫瘤、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四類慢性病早死概率被WHO推薦為各國家評價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。
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四類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為8.75%,較2018年下降7.8%。
2010-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主要慢性病過早死亡概率趨勢圖
惡性腫瘤早死率為5.42%,居四類慢性病之首;男性四種慢性病早死率是女性的近兩倍。
2019年南京市分病種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
校對 丁皓宇
